蜂鳥小說網
簡體版
登入注冊
夜間 加入書簽 推薦本書

妻子好合 第八章

作者︰杜默雨

一年半後,初春,遲來的東風依然吹不入重重迭進的衙門。

「薛齊呀,你這郎中位置坐幾年了?」

「回尚書大人,七年。」

「七年,是該轉個職了。」刑部尚書今天喚了薛齊過來,好整以暇地告知消息。「吏部那邊有話,準備將你調個知州或是按察僉事,我想你也該去地方歷練歷練,如何?」

「薛齊但憑朝廷派遣。」這是薛齊唯一的回答。

看似征詢他的意願,實則無從拒絕或異議。

通常京官外放皆會往上升,如今他熬了七年的五品郎中,卻是平調五品的地方知州或僉事,貶謫意味已是不言而明。

看來是去年查了洪知府的案子,得罪太多人了。

他審閱洪知府送上刑部的案卷,一眼便看出其中有很大的破綻,但有太多人過來「關心」,要他記得洪知府是翟太師的人,或要他記得疑犯當官的爹是某某郡王的大舅子,如此如此,這般這般,總之就是要他乖乖掩上案卷,維持原判。

他這回沒有「幫」所謂的陳黨,他只是秉公處理,一一羅列洪知府判案的誤謬之處,卷子往上呈,侍郎批個「退」要他重寫,他堅持不肯,後來不知怎麼,他的卷子不見了,先是落得玩忽職守的訓誡,後來尚書索性就將案子轉給其它同僚。

他這麼「不听話」,早就是諸多人的眼中釘,這兩年上頭也不再派他外出查案,少了一份差旅補貼不說,其實也是刻意削減他的職權。

走到這個地步,意料中事。

「你在刑部這麼多年,也是很有貢獻啦。」尚書大人不知是譏諷還是真心。「你寫了三部律政釋義、律政釋疑、律政釋例,幾幾乎是我刑部的傳世寶典,足可做為官員的參考範書了。」

「卑職職責所在,盡力而為。」這是他還值得自傲的事跡。

「我記得有幾處江蘇還是河北的知州缺,地點都不錯,你想去的話,該走動的還是得去走動。」尚書似乎是良心發現,提點他門路。

他該去找翟太師嗎?找太師也沒用了,他已經徹底黑了。

懊有的禮數,他全盡到了。生日,過年,娶媳,添孫,加封,他皆登門拜賀--可光有一顆誠心還不夠,人家送的是貴重厚禮,拿出來可以讓太師贊賞有加,撫須而笑,他帶上的宜城名產算什麼!

既不夠听話,又不會做官,唉,他還有什麼前途呢?

***

一道長長的厚門簾隔開大廳通往後面屋子的通道,在昏暗不明的暮色里,琬玉靜悄悄地搬了一張凳子,坐在簾後偷听。

雖說偷听有失她身為薛家主母的身分,可是她實在太擔憂薛齊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。

傍晚,自婚後就不曾再踏進薛府的父親突然來了,還帶來一位表情嚴肅的長須人物;她先請他們在廳里坐著,後來薛齊下值回家,喊了一聲陳大人,她才驚覺那位長胡子客人竟然就是陳黨首腦人物陳繼棠。

薛齊吩咐送上茶,掩了門,三個人閉門談事,她也溜到後邊來。

瑋兒和怯鄔跟著攝手攝腳過來,她原想要他們離開,一見那稚氣的瞳眸里有著超齡的憂心,她頓感窩心。都八、九歲了,念了書,明白了事理,已經懂得察覺大人一舉一動的變化,關心起雙眉緊鎖的父親了。

她向他們比個噤聲手勢,要他們蹲在她身邊,母子三個大氣不敢吭上一聲,眼楮盯向長簾下的光影,豎起耳朵傾听。

「薛齊啊,你可知姓洪的那廝參你一本,是陳大人幫忙駁回折子的?」盧衡帶著教訓的口氣道。

「多謝陳大人愛護。」薛齊向陳繼棠拜個揖。「洪知府的指控子虛烏有,薛齊自認坦蕩,就算都察院派御史查我,我也不怕。」

「就是多少子虛烏有的事,也會被編派成事實!」盧衡還是很不客氣地道︰「你自己得小心啊,不要連我也一起牽累下去!」

「岳父請放心,我本無過錯,絕不連累您。」薛齊再次強調。

「沒過錯?!你的郎中已經坐不住了,外調知府沒份兒,還降格去選知州!」盧衡還是很激動。「我听到消息,吏部那邊肥缺早排定了,你就等著給派到海南、漠南那些鳥不生蛋的地方吧!」

「蘇東坡也去過海南啊……」薛齊喟然一聲。

「空有文名有什麼用?!大江東去,一個大浪來就打死了!」盧衡今天火氣忒大,徹頭徹尾教訓這個他好不容易才挑中的笨女婿。

「薛齊,你哪里也不去。」一直不說話的陳繼棠開口了。「我力保你到大理寺,那兒右少卿出缺,皇上向來愛才,有我的保薦,沒有理由見你這般精通刑律的人才,他會勾選你去做個偏遠地方的小知州。」

「陳大人,千萬拜托您,就請您美言幾句了。」盧衡轉為禮貌好口氣,再向薛齊斥道︰「如今陳大人大力幫忙,還不快道謝?」

琬玉在簾後听清楚來龍去脈,雖為薛齊的仕途擔憂,心里卻升起了另一種盼望。

她明白,丈夫這些年來遭到刻意打壓,有時不免悶悶不樂,唯一讓他覺得當官還有所成就可夸口的,正是他寫就的幾部刑律大書。

看他的意思,若能待在刑部,繼續給他鑽研刑律,不升官也沒關系︰可如今他有了是非,而陳繼棠最近晉為太子少保入閣襄贊政務,嚴重影響到翟天襄的地位,一場斗爭勢必再起;父親又從翟黨倒向陳黨,甚至還要拉他過去,這樣一來,豈不讓他真正卷入黨爭,添惹更多是非?

他是坦蕩沒錯,可是宦海浮沉,驚濤駭浪會將他打往哪個方向,他完全不能自主。

如今若能外放,即便是個小知州,但能到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,有山,有海,離開了權力斗爭,勤政閑暇之余,照樣可以搬了他最愛的律令書籍,研讀寫文,這樣何嘗不是另一條更坦蕩、更無負擔的官途!

大廳里也有片刻的安靜,黑夜降臨,吞噬了窗外最後一抹晚霞。

「多謝陳大人厚愛,多謝岳父關心。」薛齊沉吟片刻,緩緩道來︰「薛齊以為,自進士及第後,始終充任京宮,即便有查案經驗,但畢竟不是地方父母官,無法深入民間,廣知民瘼;另外,也從未熟悉我朝的糧稅和漕運政事,不如有機會的話,就去地方看看,這也才能完整我的仕宦資歷。」

「說得倒好听!」盧衡氣道。

「你顧慮翟太師?」陳繼棠冷冷地問道。

「你還當翟天襄是你恩師?」盧衡拚命出他的惡氣。「他要看重你,會眼睜睜放你在郎中位置霉爛?!又拚命找我工部的麻煩,想拔了我的尚書!他利用你寫完幾本刑書,就一腳將你踢開了,你怎地執迷不悟啊!」

「我誰也不顧慮。」薛齊平靜地回答問題︰「我只顧慮我的家人。」

「啊?!你說什麼?顧慮誰?!」盧衡不可思議地再問。

「岳父,我顧慮我的家人,我的妻子,我的兒女。」

「你你你……薛齊啊!當官的是你!不是仰賴你吃穿的妻孥啊。」

「顧慮家人是很好。」陳繼棠的聲調始終不高不低,不帶任何情緒。「可你得想想,你的兒子會看、會想,人家的爹當官是一路亨通往上爬,怎麼自家的爹就當個小闢,還被貶到偏遠州縣,過上遷調流離的困苦生活?」

「就是啊,你得給兒子做個榜樣,起碼也要給他們安定的生活。」盧衡幫腔道。

「我行得正,坐得直,這就是榜樣。」

「這是什麼榜樣們?!」盧衡又惱了。「反正我女兒那兩個娃已經有一個沒榜樣的爹,也不差你--」

「岳父!」薛齊嚴正地道︰「怯鄔和珣兒的爹,是我。」

「是你就是你啦,家務事也別拿出來讓陳大人見笑了。」

懊過分的爹!那人怎能和薛齊相提並論!琬玉不覺握緊了拳頭。

兩個孩子當然也听出了端倪,又發現偎著的娘有些激動,不約而同對看一眼,再一起抬頭望向娘親。

琬玉一驚!怯鄔漸漸大了,似乎已經知道薛齊並非他親生父親,但她也不會跟他提起那個沒資格當他父親的人,可如今爹這麼一說……

她鎮定地朝小兄弟扯出微笑,搖了搖頭,心頭仍然很不踏實,怕怯鄔稍後要來問爺爺的話是什麼意思。

「薛齊,上回朝會你也看到了。」陳繼棠打破沉默。「翟太師接連兩個提案皆被皇上以理由擱置再議,看來皇上是再也不那麼信任翟太師了。此人失勢,指日可期。」

「哇,陳大人好神算,我從皇上征你入閣就明白了。」盧衡歡欣鼓舞地道︰「女婿啊,你就听陳大人的……」

「夫人,夫人。」阿金提了一盞油燈,跑到琬玉身邊,小小聲地道︰「家興來了,要妳那邊說話。」

家興是宜城薛家的家僕,常常往來宜城和京城送東西、遞消息。

「哦?」琬玉起了身,有些疑惑,事先沒听說他要來呀。

「夫人啊……」家興一見她就哭了。

「家興,怎麼了?」琬玉好聲安慰,壓低聲音道︰「老爺前頭有客人,你有事慢慢說。」

「咱薛家的老太爺、老太爺……,嗚啊!」家興才不管有沒有客人,說著就悲從中來,放聲大哭道「嗚嗚,老太爺升天了!」

***

薛齊得知父親過世,悲急如焚,隔日一早便遞呈丁憂,上頭立即準他離職,返家奔喪,依制守孝三年。

馬車一路急趕,往往趕到最後一個可以留宿的客棧,這才會停下來歇宿,幾天下來,孩子們全累壞了。

大炕上,四個孩子排排睡,玨兒和珣見已經閉眼熟睡,琬玉愛憐地輕撫玨兒稚女敕的小臉,才三歲的女圭女圭,從沒行過這麼遠的路,暈了兩天車,也吐了兩天,總算今天情況好多了,恢復元氣些了。

必想那年呀,怯鄔也是三歲,珣兒更小,才一歲,母子三個也是如此一路倉皇趕路,漫天大雪,茫茫不見前路,趕了又趕,趕得累病不堪,仍不知要趕往何處去。

這些天趕路,她偶爾會浮現起當時的感覺;但她明白,如今是趕回宜城奔喪,身邊有丈夫孩子,一家人團聚一起,完全沒有害怕的理由。

也許,她怕的是……,即將回去她以為再也不會回去的宜城吧。

她轉過身子,還有四只亮晶晶的大眼瞅著她看。

「娘,爹不睡嗎?」怯鄔稍微支起頭,望向站在窗邊的爹。

「爹等會兒就來睡了。」琬玉模模他的額頭,又望向他身邊的瑋兒道︰「你們先睡,別讓爹擔心。」

「好。」瑋兒轉身跟怯鄔道「我們睡了,爹才會睡。」

「瑋兒當大哥最懂事了。」琬玉再為這對兄弟拉整被子。

確定兄弟都已闔眼,她這才起身,走到薛齊的身邊。

雖然薛老太爺是壽終正寢,安詳離世,但驟失老父,他的哀傷和震驚仍是難以平復;自接到消息以來,他很少言語,更多時候是失神呆坐,無心整理的髭須已爬了滿臉,更顯他的憔悴憂傷。

而她能做的,就是照料好四個孩子,照料好他。

「齊?」她輕輕握住他冰涼的手。

「琬玉妳瞧,桃花開得多好啊。」他聲音也輕輕地,目光凝定在暗黝的窗外,那邊植了幾株桃樹,房里的燭火映出星星點點的桃花。

「是很好。」

「六歲那年,桃花開了,爹帶我去看田地新插的秧苗,指著好大片好大片看不到盡頭的水田說,這以後都是你的了,回家就跟爹學算帳吧,我說,我不想學算帳,我想念書。」

琬玉紅了眼眶,仍是握緊了他的手,傾听他的心情。

「爹說,你想念書,那就念,爹供你念;于是我念呀念,竟然念到了金榜題名,他好高興,接到了消息,還在宜城放了半個時辰的鞭炮。」

「我記得了,那年我十四、五歲吧,即使住在城外都听到了。」

「想想我這輩子呀,爹一直在幫我、成就我……」

夜風幽幽吹過,拂下了瓣瓣桃花,零零落落,回歸大地。

「爹是我的福星啊,他幫我……,讓我娶了妳。這回,他離開了,還不忘幫我,讓我及時從政爭中月兌身……唉,唉呀。」

那重重兩聲長嘆址痛了琬玉的心,她咬緊下唇,用力忍住淚水。

「齊,你累了,上炕睡吧。」她試圖拉他。

「我睡不著。」

「那坐下來,別老站著。」

她拉他不動,便去搬來椅凳,硬是按他坐下,再緊緊地抱住他。

沒有任何言語能撫慰他的喪父之痛,她能做的,只是陪伴他,輕輕柔柔地撫模他的頭發,讓他安歇在她的懷里。

她不會害怕回去宜城了。雖然那里曾是她不堪回首的傷心地,卻也是夫妻倆出生長大的地方。兩人同看一座青山,共飲一條河水,而他曾經走過的綠油油稻田,她也曾經走過,還佇足驚奇于那垂下的飽滿稻穗。

宜城是他們的故鄉。

大炕上,兩兄弟悄悄地縮回偷看的目光,拉被過頭,將整個人蒙了起來,也把交談聲音藏進了被窩里頭。

「大哥,我想……,」怯鄔抓捏被子。「那件事……,我不問了。」

「也對。」瑋兒回道︰「爺爺過世,爹很傷心,以後再說。」

「那我還是你弟弟嗎?」

「怯鄔,你當然是我的弟弟。」瑋兒伸手過去,握住了怯鄔的手。

「呵。」怯鄔也用力回握大哥的手,安心入睡。

跋路暫居的房間里,終至沉靜無聲;星空下,有桃花瓣吹落地,也有藏在枝頭的新生花苞,即將綻放出更美麗的花朵來。

***

薛老太爺百日後,宜城的薛家大宅恢復平靜日子。

夏末,薛齊帶著瑋兒和怯鄔再赴京城一趟,將當時來不及收拾的書籍衣物整理妥當,運回宜城,並將宅子托付給阿金夫妻看管。

另外,此行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將阿蕊遷回宜城的薛家祖墳。

撿骨告一段落,薛齊坐在棚下等待師傅整理墳地。

「帶大娘回家了。」怯鄔坐在他身邊,看著新封好的青玉骨甕。

「怯鄔這次來,大娘一定很高興。」薛齊欣慰地微笑道。

原先琬玉還想一起過來,是他說服她留在宜城照顧孩子,以免再受奔波之苦,由他帶上瑋兒即可,她這才打消念頭,但仍要求怯鄔同行祭拜,以盡一個同父異母弟弟的孝敬之意。

「爹,大哥的親娘是大娘,所以他不是娘生下來的?」怯鄔又問。

「是的。」薛齊不意外他的問題,孩子八歲了,終于長大了。

「爹和娘成親前,已經有我,所以,我不是爹親生的?」

「沒錯。」

「大哥的親娘在這里。」怯鄔又轉頭看了一眼青玉骨甕,再望向爹,大眼里盡是疑惑。「我的親生爹在哪里?像大娘一樣死了嗎?」

在那雙急欲解答的孩子瞳眸里,薛齊明白,該來的總是來了,孩子已非懵懂,而是有自己的心思和感覺了。

瑋兒看完師傅填土,也走過來棚下,坐在父親身邊的小凳。

「瑋兒也一起听吧。」他說出了縈繞心底多年的想法︰「怯鄔的親生爹……,他沒有死,他還活著。」

「啊!憊活著?」怯鄔好驚訝。

「他在哪里?怎沒來找怯鄔?」瑋兒幫忙問。

「他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,暫時不會回來。」

「他為什麼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?」兩兄弟幾乎異口同聲。

「來,瑋兒,怯鄔,爹先問你們一件事,你們喜歡爹嗎?」

「喜歡!」又是異口同聲。

「爹也很喜歡你們兩個好兒子。」薛齊伸出雙臂,拍拍身邊的兩個小肩頭。「而爹,也很喜歡我的爹,也就是你們的宜城爺爺。這回他過世了,爹很傷心,你們都看到了?」

兩兄弟點點頭。

「怯鄔的親生爹,他也是這樣。他很愛他的爹,他的爹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,他怕他爹年老沒人照顧,所以陪著老人家一起去,這樣就能服侍生活起居了。」

「他跟另一個爺爺去很遠很遠的地方?」怯鄔試圖弄清真相。

「正是。」

「很遠很遠的地方在哪里?」瑋兒仍有疑問。「爪哇?暹羅?錫蘭?天方?」

「你「西洋番國志」都看過了?」薛齊露出贊許的眼光,笑道︰「天方在哪里,爹也不知道,但怯鄔的親生爹應該沒跑那麼遠。」

「沒跑那麼遠,那跑哪兒去了?」瑋兒還是不滿意爹的解答。

「爹不知道。」

「不回來了?」怯鄔也問道。

「爹剛說了,是尚未回來。」

「以後他會回來找我嗎?」

「爹不知道。」

「我跟珣兒,是同一個親爹?」

「是的。」

「爹你見過那個爹嗎?」

「沒有。」

小兄弟習慣性地對看一眼。爹這麼有學問,總是有問必答,而且還能滔滔不絕,答得比他們問的還多,可如今……,竟然一問三不知!

薛齊亦是汗流浹背,簡直是在應付比科考還艱難的考題!

他這輩子以來,說話向來條理清晰,絕不模稜兩可,更不會說謊,可孩子尚且年幼,他除了盡量語帶保留且婉轉,又要如何將江家和那個爹的事情說得明白?況且琬玉從來不願提起這件事,萬一孩子……

「對了,你們可別拿這事去問娘。」眼見兩兄弟又要問為什麼,他趕緊接下去道︰「她覺得現在還不是跟怯鄔說這事的好時機,先別問。」

「為什麼?我懂事了呀。」

「是懂事了。」他微笑模模怯鄔的頭。「瑋兒怯鄔,爹問你們,你們正在學詩經,有時候翻到後頭,沒有夫子解說,是不是看不懂?」

兩兄弟猛點頭。

「很多事情也是一樣的道理。現在來看,可能很難理解,但過了幾年,年紀大一點了,有了學問,也有了長進,再來看事情,便明白了。」

兩兄弟越听越迷糊,不就問那個「爹」在哪里,怎麼變成讀書了?

「珣兒、玨兒也還小,等過幾年了,你們都大了,娘她會再找個適當的時候,找你們一起說。」

薛齊暗自一嘆。唉,這樣可以搪塞過去了吧。

「在那之前,你們也不能跟珣兒玨兒說,更不能跟娘說。我們才回宜城,娘她很忙碌,要照顧你們和妹妹弟弟,又要認識咱薛家一大家子的叔叔嬸嬸堂哥堂姊的,還得打理宅子里里外外的事情,你們都是孝順的好孩子,不要再讓娘煩心,好不好?」

「好。」兄弟倆乖巧地應允,他們最听爹和娘的話了。

「瑋兒,怯鄔,你們絕不能說這事。」他再次強調,語氣堅定。「這是我們男子漢之間的約定。」

「哇!」小兄弟听到男子漢三個字,眼楮都亮了。

「咱爺兒擊掌為誓。」他伸出手掌。

「來了!」怯鄔立刻將他的手心迭上去?啪的一聲好響亮。

「我也來。」瑋見也迭上他的手。

「好兒子!」父親的大手掌緊緊握住兩只與他立誓的小手。

白雲悠悠,原野遼闊,總有一天,孩子會長大,到了那時,眼界開了,心思寬了,今天說不清的事情,再一一道來吧。

***

待所有的事情忙完了,宜城已下過今年的第一場雪。

餅年前,薛齊心情輕松,帶了妻子兒女,準備好好逛上十幾年沒走過的宜城大街。

琬玉跟孩子們一樣期待,雀躍不已,一方面得拉住興奮亂跑的孩子,一方面也得克制自己別像個小泵娘開心地跟著跑了起來。

「好香!」薛齊走在街上,鼻子嗅了嗅。

「是程實油坊。」琬玉遙遙望見了屋前的牌匾。「宜城百姓幾乎都是吃他家的油長大的,听說有一百年的歷史了。」

「哎!」薛齊一嘆。「我托家興帶程實油坊的好油上京城,拿去送人,卻不受青睞。」

「那是他們不識貨。」琬玉笑道︰「還有你,也是宜城的特產,脾氣忒硬,個性忒倔,人家的油是香的,你是臭的。」

「哈哈!」被老婆調侃,薛齊倒是樂得大笑。

油坊門口堵了一群婆婆媽媽,打完了油還不走,圍著一個素衣姑娘聊起天來;大門右邊不擋路處,一個少年公子坐在黃花梨木圈椅上,後頭站著八個雄壯威武的隨從,好似戲台擺開陣勢似地準備唱戲,俊美公子則是笑容可掬,悠哉游哉地搖著扇子讓人看笑話。

「人好多。」琬玉伸長脖子瞧了下,自付擠不進去。「對了,沒帶油瓶出來,怎麼打油呀。」

「就算妳帶出來了,還要逛街呢,怕拎著油瓶太重。」薛齊笑道︰「回頭再叫家人過來打油吧。」

一家人繼續往前走,孩子們許久沒出來走動,一路在前頭興奮跑跳,夫妻倆倒也安心讓他們這邊瞧瞧、那邊看看,因為瑋兒會牽住玨兒,怯鄔則和珣兒手拉手,看到新奇有趣的事物,便回頭喊爹娘過來看。

「這邊有一家布莊,我正想剪塊布縫新衣。」琬玉一邊踏進布莊,一邊吩咐薛齊︰「你叫孩子過來。」

台面上攤開了幾匹大花布,兩個買布的女客似有意見,那伙計頭一轉,往後面扯開喉嚨喊道︰「長壽!長壽!你順便拿一匹印報紅綢出來,在左邊櫃子最上邊!」

「來了!」布簾後頭傳來了高聲回應。「馬上拿出去了!」

琬玉心頭大震,完全不願再去理解她听到了什麼,立刻退出門外。

「怎麼出來了?」薛齊都還來不及叫上孩子,就見她出來了。

「這邊的花色我不喜歡。」

「看一眼就知道?」

「好啦,往前逛吧。」她輕推了他。

「孩子在看畫糖。」薛齊笑指圍在畫糖小販攤子旁的孩子們,也走了過去。「去看看人家的手藝。」

琬玉跟在他身後,趁空將在布莊里憋住的那口驚慌吐了出來。

抬起眼,便看到大街盡頭的一戶大宅,透過冬日略帶霧茫的陽光,依稀是昔日的宏偉大門、飛詹琉瓦……,不,那不是霧氣,而是陳舊了,蒙塵了,全然是一棟死氣沉沉的荒廢宅子。

懊幾年前,她坐在喜轎里,沿著這條大街,在喧天鑼鼓聲中給抬進了那座大宅;然後,她在其中一座院落生活了兩年,再逃了出來……

她收回視線,按住心口,將不安的心跳用力壓了下去。

大街上人來人往,各自奔波走路,就是沒有人會看那宅子一眼,彷佛昔日的江家大宅早就不存在了,是生,是滅,皆不干他們的事。

她深深吸了一口氣,加快腳步,趕上丈夫和孩子,薛齊已經為孩子們買了畫糖,一個個舌忝得津津有味。

她露出微笑,繼續逛街,見到對面另有一間布莊,心情又躍動起來。

「瑋兒,帶弟弟妹妹來,娘給你們挑花色,畫糖可別拿進來喔。」

「爹!」珣兒立刻將畫糖遞了出去,其它三個也紛紛遞給爹。

「爹,這大馬兒是我的糖。」小玨兒特別交代,大大的黑眼楮盯緊自己的畫糖。「你不可以吃喔。」

「哈!爹不吃。」薛齊手中一下子就接了四支畫糖,笑道︰「爹幫你們保管就是了,去!去找娘。」

拿了四支畫糖,他一抬眼,看到對面書肆店招,只能徒呼負負。

琬玉也知他不愛逛布莊。在京城逛街時,就她帶孩子們看布、看有趣的玩意兒,他則去逛書肆或畫鋪,可現今他手里拿了四支畫糖,琬玉怕畫糖沾了新布,他也怕去翻書給沾上了,惹店主生氣呀。

無奈何,只得站在布莊外面等候,欣賞一下宜城街景吧。

大街攤商迤邐拉開,熱熱鬧鬧的,可越往盡頭的那間大宅,越是人少車稀,往往逛街的人還走不到那兒,就折了回來。

年少時,他常常出來逛大街,買個紙筆,吃碗點心,而越往大街盡頭的江家大宅走去,越是熱鬧;那時江老大人聲望如日中天,即使人在京城為宮,宜城老家的大宅仍是門庭若市,各式人物往來絡繹不絕,連帶附近商家也沾了不少光,生意好得不得了。

如今,何止是門前寥落,根本是沒人願意靠近那荒廢的宅子。听說官府沒入後,賣不出去,只得年復一年貼著封條,日子久了,門前參天的梧桐樹無人修整,粗大樹枝胡亂竄生,連鬧鬼的傳聞都出來了。

罷才,琬玉必然是瞧見了,不知她是否因此影響了心情?可即便她有任何想法,還是藏在心底,不會讓他知道的。

一個老伯走過去,眼角瞄到了他,又倒退兩步走回來,抬起頭,瞇起眼楮上上下下將他從頭看到腳。

「咦!」老伯驚喜叫道︰「這不是薛家的齊哥兒嗎?!」

「鍾大伯,您老康健。」薛齊認出他來了,微笑問候。

「哎呀!你還記得我?!」鍾大伯樂得手舞足蹈。「齊哥兒……,不不!鞍錯了,薛大人呀!早听說您回來了,今日才見到你!打從你考上進士後,就沒見過你了,教我好想你呀。」

「我也十幾年沒吃上鍾大伯做的燒餅,很想念呢。」

「你在京城當大官,我鍾老兒年紀大了,還不知有沒有福氣再見你,唉,是老太爺過去了……」鍾大伯發現自己提起傷心事,忙用力搖頭,咧嘴笑道︰「我燒餅現在傳給兒子做了,來來來!攤子還在前頭老地方。」

鍾大伯樂得大嚷,引起路人注意,人人驚喜不已,原來這位看起來既儒雅又穩重的書生就是薛大人啊,可……,大人手上怎麼拿了四支畫糖?

「鍾大伯,等一下就過去,我還在等我的妻子和孩兒。」

薛齊微笑指了指布莊,眾人恍然大悟,堂堂薛大人竟然被夫人給晾在外頭枯站,還幫孩子拿吃一半的畫糖!

「爹!爹!」瑋兒和怯鄔各抱了一卷布,興匆匆地跑出來。「娘買了布,要給爹做衣裳!」

琬玉牽著珣兒和玨兒出來,一見到外頭圍了那麼多人,嚇了一跳,不安地望向丈夫。

「都是宜城的鄉親。」薛齊以目示意,要她安心。

琬玉靠近薛齊一步,再露出微笑,跟鄉親們點頭為禮。

「大家的畫糖拿回去,別吃錯了,這布我來。」薛齊遞出畫糖,讓孩子們一一「認領」回去,再拿過瑋兒怯鄔的兩卷布,以左手挾緊在身側,然後伸出右手握住琬玉微涼的手掌,柔聲道「我們前頭買燒餅。」

「哇!懊個薛大人!」眾人驚呼連連。「牽手了!」

「薛大人,薛夫人,三位公子和小姐!」鍾大伯熱烈地招呼道︰「這邊走,我鍾老兒請客!」

「你這死鬼!」已經有女人開始教訓身邊的男人。「每回出來就自個兒走得不見人影,老婆丟了都不知道,學學人家薛大人啊!」

「人家是大人,我是小人,我不學!」男人死也不肯牽女人的手。

憊有好事的,交頭接耳,議論紛紛。

「那三個男娃兒,哪一個是江四少爺的兒子?」

「最大的那個看起來小大人似地,像薛大人;最小的那個,不可能啦,江家都倒幾年了,整整七年了耶,這娃兒才幾歲?應該是次大的那個吧,嚇!那對眼楮眉毛有像喔。」

「難得薛大人將江小少爺一塊兒疼愛,盧家小姐也是苦盡笆來了,還跟薛大人生了一女一男,一大家子看起來挺幸福的。」

「萬一江四少爺回來呢?」

「回來就回來唄!難不成他敢去搶回盧家小姐?恐怕就先讓薛大人抓起來打嘍。」

「他不會回來啦!就算他沒死,犯了死罪的人家哪有臉回來。」

年復一年,宜城外的青山由綠轉紅,再由枯黃變為白雪,大街依然熱鬧,街底大宅依然蕭索,而仍在他鄉流浪的那個人,是回,也不回?

上一頁返回目錄頁下一頁單擊鍵盤左右鍵可以上下翻頁